对于音乐系的学生,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也是要了解的,对于其他学生,就当是增长见识看一看。相信大家都在小学里学过音乐课,do、re、mi、fa、sol、la、si七个音大家都知道,那么,为什么在说一个人没有音乐感的时候说的是五音不全,而不是七音不全呢?这就和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相关了。意大利留学生学习音乐专业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。
中国是个文明古国,音乐的发展也有悠久历史,但古乐曲是五声音阶,同西方有别。如用西乐的七个音阶对照一下的话,古中乐的“五音”相当于do、re、mi、sol、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“fa”和“si”。当然,古中乐的五音唱名,不可能同西乐的“哆、来、咪、索、拉”叫法一样,唐代时用“合、四、乙、尺、工”;更古则用“宫、商、角(读jué音)、徵(读zhǐ音)、羽”了(答案就这么出来了)。所以,如果我们稍加留意,正宗中国古乐曲,是没有“发(fa)”和“西(si)”两个唱名的。比如,现在还时有听到的江南小调《茉莉花》即是古曲之一,它全曲若用唱名哼出,只有“哆、来、咪、索、拉”,全无“发、西”两音;名古曲,岳飞词的《满江红》亦然。顺便提一下,如果发现被人称做“中国古曲”的音乐歌曲,出现有“发、西”音阶唱名,那它不是冒牌货就是被今人改造了。

还有一种解释比较搞笑,因为在你周围的人一定有说话大舌头,或者是因为家里方言而普通话不标准的人。往往会因为他的某一句话发音不对而逗你一乐。那么,这样的人其实是五音不全。
五音不全不仅仅指的是某些人对于音乐感的缺乏,而且还指一些人在吐字发音方面存在的缺陷,尤其是在中国民族演艺艺术圈子里,经常会说某些人因为“五音不全”而不适合学习这门艺术,但是这个“五音不全”不是“宫商角徵羽”这五音的乐感缺失,而是“唇齿鼻喉舌”这五个发音部位的机能不健全。比如有些人对于牛--刘这两个字的读音不能区分,把“刘”读成“牛”,把“男女”读成“褴褛”,就是舌音和鼻音机能缺失所致。
这种“五音不全”大部分可以通过语言专业训练来逐渐纠正。